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常鑫 摄
2015年是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梦创商学院)的开启之年,其承办的上海青年创业领袖培训班备受社会瞩目,那么该学院还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2016年已经开启,上海青创院又将如何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呢?昨日,上海青年创业学院院长褚敏接受了青年报的专访,透露了上海青创院2016年的两大计划,以及创投教育和创新工作。
2015三个完美收官
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助力上海青年创业,2015年5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了上海青年创业学院,为上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薪加火。
褚敏院长向记者介绍了青年创业学院的开启之年,该院的三项最重要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背后的故事。
上海青年创业学院努力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公益性、青年性、实践性原则,为上海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研究、创业咨询等服务,打响上海共青团“梦创”品牌。他们的优势在于,一是能很好地整合政府资源,可以邀请市区两级政府相关负责人把扶持创业的政策讲深讲透,指导创业者在初创期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和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和资金;二是能联合市青联、市青企协的资源,邀请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投资家来分享经验,指导青年创业者在成长期抓住市场的机会;三是调动共青团组织网络中的资源,团所能联系到的创业资源,如场地、基金,都将优先给到经过培训和遴选的青年创业者。2015年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在团市委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办好首期上海青年创业领袖培训,遴选青年创业英才。
按照上海青年英才开发计划,60多位由全市各级党团组织推荐的优秀青年创业者走进上海青年创业学院,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工委、张江高新技术委员会、团市委共同主办的2015年“上海青年创业领袖培训班”。该培训每周两天,朝“九”晚“十”,跨度长达两个月,学院专门定制了适合他们的创业课程,安排学员与党政领导、知名商学院专家、青年企业家和创业大咖等互动交流,策划了商业模式竞赛和社会企业创业计划竞赛等,其间通过大局观、创造性、意志力、公益心、商业潜力、团队精神等多维度对学员进行考察,其中32位青年创业者成为了首批“上海青年创业英才”,接受相关部门的持续跟踪服务。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学习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享受到了学院搭建的交流平台,也提升了自身创业能力,将更好地坚持创业梦想,带领团队不断壮大企业实力。
二、开展KAB中国项目师资培训,培养学校创业教育师资。
KAB项目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为满足青年就业的现实需要,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的创业教育。这是共青团过国际合作推进青年创业教育的一项尝试,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Know About Business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
上海青年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已举办了三期KAB师资培训班,共培养了90名高校和中学创业教育师资。他们取得创业教育讲师资格后,将回到学校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实训,帮助大中学生树立关于创业的认知和体验,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希望在师资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创业教育从校园扩展到社区、社团。
三、举办上海青年创业论坛,引导青年创业梦想。
上海青年创业学院在2014年筹备阶段曾围绕“互联网创业”举办了第一届论坛,2015年围绕“大学生创业”话题举办了第二届论坛。上海9所高校大学生创业社团代表、创业教育专家、风险投资专家、创业孵化专家、青年创业英才参与论坛。面对双创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该怎么看、怎么做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论题。论坛现场既有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有创业遇到挫折的大学生,他们聆听了蚂蚁创客空间创始人于杰、上海泰坦科技创始人张庆、小村子合伙人梅晨斐的主旨演讲,对创业企业的成长、创业孵化器的入驻、风险基金的投资等有了清晰的概念,在大学生创业优势和问题、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支持系统、大学生创业实战指导等圆桌讨论过程中大学生们积极踊跃地提问,专家们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论坛在青年们喜爱的“喜马拉雅电台”播出,引导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们更踏实地实现创业梦想。
2016两个规划
褚敏介绍,2016年是上海群团改革的实施年,年内要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任务不可谓不重。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上海青年创业学院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的重要载体,上海团校改革转型的主要着力点,必将朝着课程内容更丰富、师资来源更广泛、平台建设更开放、组织网络更健全、管理运行更高效方向发展。
从课程方面来讲,上海青创学院将把经过检验、受到欢迎的上海青年创业领袖班课程积淀下来,优化后形成多种班次,提供给已经走上创业道路的青年选择。未来,要继续办好2016年“上海青年创业领袖班”。根据创业服务和吸纳就业的市场需求,他们也在和有关机构合作开发“风险投资经理”、“园区管理经理”的课程、教材,争取能早日推出。在创业基础教育方面,除了KAB课程和师资培训外,学院在洽谈引进美国田纳西大学比较成熟的“创业策略”实战模拟软件,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训。对不能参加面授又想了解创业的青年,学院还将提供网络课程。学院还将研究青年创业案例,介绍最前沿的创业理念,收集分析创业数据,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发布青年创业报告等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从师资方面来讲,学院已经聘请了一批青年企业家担任青创学院的客座教授,今年将继续扩大聘请的范围,包括高校商学院、其他创业教育咨询机构、政策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等。除了讲座、授课外,学院将策划推出“我们一起下午茶”项目,定时邀请客座教授与创业青年面对面,为青年创业者坐“堂”看“诊”。
从平台和组织网络方面来讲,学院将进一步密切与社会上各类创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密切与基层团组织的联动。一是无偿或低偿提供设施资源,为更多的青年创业服务提供活动空间;二是要与基层团组织建设或联系的“青年中心”、“青创空间”或创业咖啡屋连通,在课程、师资、信息、服务上共享。
从管理运行方面来讲,团市委将进一步整合共青团服务资源到上海青年创业学院的平台上来,把上海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上海青年创业促进会、上海青年创业家协会等的资源和工作,与青年创业教育衔接起来,把人力、资金、场地统筹起来,形成服务青年创业的合力。
今年共青团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将大力推进中国青年创业学院和中国青年创业社区建设,学院将抓住这一契机,争取第一个成为中国青创学院的地方分支机构,站在更高的层面为上海青年创业整合教育、服务资源,同时也通过上海的探索,为共青团的青年创业教育服务提供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6新举措
在帮助提高青年双创成功率方面,青创学院一向不遗余力,那么2016年还会哪些新举措。
褚敏介绍,据有关调查,大学生中95%有创业意愿,但只有7%有创业行动,最终只有3%的成功率(找到盈利模式)。因此今年,学院将出版一本80后、90后青年创业者的访谈录,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供借鉴,此外还将推出以下新的计划。
一是落实“习学”理念,建设青年创业社区。
创业,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以,青创学院的办学理念要从“学习”向“习学”转变,让青年创业者“干”中“学”、“学”中“干”。2016年学院在开发课程、项目的同时,将整合资源建设近3000平方米的青年创业孵化器(梦创空间),同时拿出宿舍、食堂、图书馆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生活、学习、交流空间,建成一个青年创业者学习、实践、交流的社区。该社区将引入上海青年市创业就业基金会、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为符合条件的青年创业者提供相应资金;同时引入民间风险投资资金,为需要资金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建设创业咖啡、路演大厅、会议室等公共区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邀请工商、税务、法务、社保等行政管理和服务机构上门服务,减少创业者的运营成本。进而以此为基地,进一步把符合条件的青年众创空间链接进来,把学院的课程、师资推展开去,最终形成一个服务的网络。
二是着眼重点群体,举办“梦创100训练营”。
“梦创100训练营”是学院着力打造的品牌培训项目。“梦创100”意指每期100人、100天,是上海青年创业学院为在校大四学生、大学毕业三年内有创业意愿或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们专门开设的创业培训计划。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既减少大学生的盲目创业,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参与率和成功率。学员由高校、地区团委推荐、创业课程教师推荐或个人自荐,经过筛选,每期挑选100名大学生创业者,经过100天的边教学、边实践,通过学、习、练、赛相结合,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同时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将设计创业能力测试、专业课程培训、商业路演模拟、举办创业大赛等多项环节,以期找到可以市场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其中优秀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将参与上海共青团的“梦想创业团”项目。(青年报记者 孙琪)